【不可方物什么意思】“不可方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非常出色、难以用常规标准衡量。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都有较为广泛的使用。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和总结。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可方物 |
拼音 | bù kě fāng wù |
出处 | 出自《左传·昭公七年》:“其为人也,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君子之德,如玉之温润,如金之坚贞,不可方物。” |
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极其优秀,无法用普通标准来衡量,具有非凡的品质或能力。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人或事物的卓越之处,也可用于形容某种现象难以界定或评价。 |
近义词 | 非凡、超群、出类拔萃、无与伦比 |
反义词 | 平庸、一般、寻常、不足为道 |
二、成语解析
“不可方物”中的“方”意为“比拟、比较”,“物”指“事物”。整句的意思是:无法与任何事物相比较,表示某人或某物极其优秀,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
此成语多用于褒义,强调的是独特性和卓越性。例如:
- 他的才华不可方物,是难得的人才。
- 这件艺术品不可方物,让人叹为观止。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文学评论 | “这位作家的语言风格不可方物,极具个人特色。” |
职场评价 | “他在这个岗位上的表现不可方物,值得高度认可。” |
日常交流 | “你这幅画真不错,真是不可方物!” |
四、注意事项
1. 语境适配:该成语多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2. 避免滥用:虽然可以表达赞赏,但过度使用会让语言显得浮夸。
3. 搭配得当:通常与“才华”、“表现”、“作品”等词语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五、总结
“不可方物”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卓越与非凡。它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也展示了中华文化中对极致追求的价值观。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搭配,以确保表达准确、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