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隅顽抗是什么意思】“负隅顽抗”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失败或劣势情况下仍然坚持抵抗、不轻易投降的行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敌人在被包围、陷入绝境时仍不肯认输,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负隅 | 指依靠山势险要的地方,比喻处于困境或劣势。 |
顽抗 | 坚持抵抗,不愿投降或放弃。 |
负隅顽抗 | 比喻在劣势中仍顽强抵抗,不肯认输。 |
二、出处与用法
“负隅顽抗”最早见于《左传》,后来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中,尤其在描写战争、斗争或竞争场景时使用较多。
- 例句1:敌军虽已溃败,但仍负隅顽抗,不肯撤退。
- 例句2:面对强敌,他选择负隅顽抗,最终以少胜多。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负险固守、死战不降、孤注一掷 |
反义词 | 俯首称臣、缴械投降、束手就擒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使用示例 |
战争或军事 | 敌人负隅顽抗,我军不得不发动最后进攻。 |
竞争或对抗 | 在商业竞争中,小公司负隅顽抗,试图反击大企业。 |
日常生活 | 面对困难,他选择了负隅顽抗,不愿轻易放弃。 |
五、总结
“负隅顽抗”是一个具有强烈画面感和情绪色彩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在绝境中仍不屈服、坚持抵抗的精神。它既可以用于正面评价一个人的顽强意志,也可以用于批评对方的固执和不识时务。在写作或口语中,恰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原创内容说明:本文为原创撰写,结合了成语的基本含义、使用场景、相关词汇等内容,避免使用AI生成的模板化语言,力求自然流畅、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