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然起敬词语解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成语或词语,它们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还能准确表达情感和态度。其中,“肃然起敬”是一个常见且具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常用于描述对某人或某事由衷的尊敬和敬畏之情。以下是对“肃然起敬”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解释
词义:
“肃然起敬”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人因对方的高尚品德、卓越成就或庄严行为而产生一种严肃、恭敬的心情,进而心生敬意。
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其言也信,其行也正,其貌也庄,其志也诚,故能肃然起敬。”后来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与敬仰。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在描写人物形象、表达情感时使用较多。例如:“面对这位老科学家的贡献,他肃然起敬。”
近义词:
肃然、肃立、敬仰、敬重、钦佩
反义词:
轻视、蔑视、不屑、傲慢
二、词语结构分析
| 词语 | 拼音 | 字面意思 | 词性 | 用法 |
| 肃然 | sù rán | 形容严肃、恭敬的样子 | 形容词 | 常用于描述态度 |
| 起敬 | qǐ jìng | 引发敬意 | 动词 | 表达内心的情感变化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对长辈的尊敬 | 在爷爷讲述革命故事时,我肃然起敬。 |
| 对英雄的敬仰 | 看到消防员英勇救火,我肃然起敬。 |
| 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 面对孔子的思想,后人肃然起敬。 |
|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 | 这幅画作让我肃然起敬,感受到艺术的力量。 |
四、总结
“肃然起敬”是一个表达尊敬与敬仰的成语,适用于多种正式或半正式的场合。它不仅体现了说话者的礼貌与修养,也反映了对他人品质或行为的高度认可。在写作中适当使用这一词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了解其含义、用法及适用场景,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