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作者简介】《十万个为什么》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科普读物之一,自1960年首次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这部作品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也激发了无数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其作者团队庞大,涵盖多个领域的专家,体现了集体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对《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的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相关信息:
一、作者简介总结
《十万个为什么》并非由单一作者完成,而是由多位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和科普作家共同编写。最早的版本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编写,主编为陈至诚,他在中国科普界具有重要地位。此后,随着版本的更新,更多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形成了多代人接力创作的局面。
该书的编写理念是“以问题引导学习”,通过回答常见的科学问题,帮助读者理解科学原理。每一版都根据时代发展进行内容更新,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作者信息表
| 姓名 | 职务/身份 | 主要贡献 | 出版时间 |
| 陈至诚 | 首任主编 | 创立《十万个为什么》品牌,奠定基础 | 1960年(第一版) |
| 王大珩 | 科学家 | 参与早期编写,提供专业指导 | 1960年代 |
| 李四光 | 地质学家 | 参与编写,提供地质学相关内容 | 1960年代 |
| 汪家明 | 编辑 | 负责编辑工作,推动书籍出版 | 多个版本 |
| 顾均正 | 科普作家 | 提供通俗易懂的科学写作思路 | 多个版本 |
| 各领域专家 | 不同学科专家 | 参与各章节编写,确保内容专业性 | 后续多个版本 |
三、结语
《十万个为什么》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离不开众多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他们用通俗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知识传递给大众,使这部作品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科学启蒙的重要读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万个为什么》不断更新内容,适应新时代的阅读需求,继续发挥着科普教育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