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尊纡贵出处于哪里】一、
“降尊纡贵”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地位高的人放下身段,降低身份去与地位低的人交往或合作。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多用于赞美某人谦逊有礼、不摆架子的行为。
该成语最早出自古代文献,具体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和《史记》等经典古籍。其中,《左传·僖公十五年》中有类似表达,而《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有相关用法,但并未直接使用“降尊纡贵”这一完整词语。
后世文人逐渐将“降尊纡贵”作为固定成语使用,广泛出现在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其含义虽略有演变,但核心仍为“降低身份以示尊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降尊纡贵 |
含义 | 地位高的人放下身段,降低身份与地位低的人交往或合作。 |
出处 | 最早见于《左传·僖公十五年》,《史记·项羽本纪》中亦有类似用法,但未直接使用“降尊纡贵”。 |
意义演变 | 原意为“降低身份以示尊重”,现多用于称赞他人谦逊有礼、不摆架子。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褒义语境,如称赞领导平易近人、名人亲民等。 |
近义词 | 俯就、屈尊、降格、亲民 |
反义词 | 高傲、自大、摆谱、居高临下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及日常交流中,强调人物的谦虚态度。 |
三、结语
“降尊纡贵”虽源自古代典籍,但其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与胸怀。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中,能够做到“降尊纡贵”,往往能赢得更多人的敬重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