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宿池边树的下一句】“鸟宿池边树”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全诗为: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其中,“鸟宿池边树”是诗中的名句之一,描绘了夜晚寂静的池塘边,鸟儿栖息在树上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意境。
“鸟宿池边树”的下一句是“僧敲月下门”。这句诗不仅在语言上对仗工整,而且在意境上形成了动静结合的对比。前句写静态的“鸟宿”,后句写动态的“僧敲”,使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生动性。
此外,“僧敲月下门”这一情节也引出了关于“推”与“敲”字选择的典故,体现了贾岛作诗严谨、反复推敲的精神。
表格展示:
诗句 | 出处 | 作者 | 释义 | 意境 | 典故 |
鸟宿池边树 | 《题李凝幽居》 | 贾岛 | 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上 | 静谧、清幽 | —— |
僧敲月下门 | 《题李凝幽居》 | 贾岛 | 一位僧人轻轻敲打门扉 | 动态、生动 | 推敲典故 |
说明:
“推敲”一词源于贾岛在创作“僧敲月下门”时,曾犹豫用“推”还是“敲”,最终在韩愈建议下选择了“敲”字,从此“推敲”成为形容反复斟酌词语的成语。这也反映了古人对诗歌语言的重视和追求。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鸟宿池边树”的下一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