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烹的含义】“狡兔死,走狗烹”是一句源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成语,原意是说:当狡猾的兔子被猎杀后,猎狗就会被烹煮吃掉。这句话常用来比喻在完成任务后,功臣被主子抛弃或杀害。它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一旦目标达成,曾经的得力助手可能被视为威胁而遭到清算。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来源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原意 | 兔子被猎杀后,猎狗被烹食 |
引申义 | 功臣被主子抛弃或杀害 |
使用场景 | 描述权力斗争、背叛、忘恩负义等现象 |
哲理 | 功成身退难,伴君如伴虎 |
二、详细解析
“狡兔死,走狗烹”最早出现在范蠡与文种的故事中。越王勾践灭吴后,功臣文种因未及时隐退而被赐死,范蠡则选择远离朝堂,保全性命。这一典故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那些在成功之后被主子抛弃的人。
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政治中的残酷现实,也带有一定的警示意味:一个人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必须懂得进退之道,否则可能会成为“走狗”,最终被“烹”。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狡兔死,走狗烹”常被用来形容职场、商业甚至家庭关系中的不公现象。比如:
- 职场中:员工为公司立下大功后,反而被裁员或边缘化。
- 商界中:合伙人因利益分配问题被排挤或背叛。
- 人际关系中:朋友在关键时刻帮助你,事后却被冷落或误解。
这些情况都体现了“功成身退难”的道理。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狡兔死,走狗烹”的关系 |
鸡鸣狗盗 | 比喻低微的技能或小人行为 | 无直接关联 |
背信弃义 | 不守信用,背叛他人 | 相关,体现“烹”的行为 |
画蛇添足 | 多此一举,反坏事 | 无关 |
狗仗人势 | 依仗权势欺压他人 | 无关 |
五、结语
“狡兔死,走狗烹”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自我保护,避免成为“走狗”。同时,也告诫领导者要善待功臣,避免因短视而失去人心。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运用,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