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 烙印 中心思想】《烙印》是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33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旧社会压迫与苦难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与同情。
一、
《烙印》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农民在艰难生活中留下的“烙印”,象征着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与摧残。诗中,“烙印”不仅是身体上的伤痕,更是精神上的创伤,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所承受的苦难与无奈。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烙印”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改变的渴望。
二、中心思想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烙印》 |
作者 | 臧克家 |
创作时间 | 1933年 |
主题 | 反映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与苦难 |
核心意象 | “烙印”——象征身体与精神的伤害 |
情感基调 | 沉重、压抑、带有悲悯之情 |
思想内涵 | 表达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同情,批判社会不公 |
艺术特色 | 简洁凝练的语言,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
诗歌意义 | 是对旧社会的控诉,也是对人性尊严的呼唤 |
三、结语
《烙印》作为臧克家早期的重要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也体现了他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情感深沉、寓意深远,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