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中,《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有这样一句话:“夫晋,何厌之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晋国到底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这是一句反问句,用来表达对晋国贪欲无度的批评。
在这句话中,“厌”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字。这里的“厌”通“餍”,意为满足。在古代汉语中,“餍”字较为少见,而“厌”字更为常用,因此“厌”在这里作为“餍”的通假字使用。
这种通假现象在古文中很常见,体现了汉字在发展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理解这些通假字对于深入学习和研究古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古人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