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宝藏问答 >

童孙未解供耕织

2025-11-28 06:21:01

问题描述:

童孙未解供耕织,求快速回复,真的等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8 06:21:01

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未解供耕织”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原句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句诗描绘了农村儿童在田间劳作的场景,虽年纪尚小,但已开始学习参与农事活动,表现出农家子弟从小便与土地、劳动紧密相连的生活状态。

一、

这首诗通过描写夏日乡村的景象,展现了农民忙碌的生活画面。其中,“童孙未解供耕织”一句,突出了儿童虽然尚未完全理解耕织的辛苦与意义,却已经在父母的引导下,开始模仿大人从事简单的农活,如种瓜等。这种现象反映了古代农村社会中,孩子自幼便要参与到家庭生产中,形成了一种代代相传的农耕文化。

从诗歌的角度来看,这句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既有对农村生活的赞美,也有对儿童天真烂漫的刻画。它不仅表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出处 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原文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主题 农村生活、儿童成长、田园风光
诗句含义 小孩虽不懂耕织的辛苦,但仍模仿大人种瓜
表现手法 白描、写实、生活化
情感表达 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对儿童天真的赞美
文化背景 古代农村重视劳动教育,儿童从小参与农事

三、延伸思考

“童孙未解供耕织”不仅仅是一句诗,更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生动写照。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孩子远离农田,缺乏对农业和自然的了解。然而,这句诗提醒我们,劳动不仅是生存的手段,更是教育的一部分。让孩子接触自然、体验劳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动手能力。

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社会中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儿童的成长并非孤立进行,而是在家庭与社区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这种模式在今天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结语:

“童孙未解供耕织”虽简短,却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生活智慧。它不仅是一首田园诗,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值得我们在现代生活中细细品味与反思。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