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什么意思】“手舞足蹈”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情绪激动时的夸张动作。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也常见于文学作品和口语表达中。下面我们将从词义、用法、出处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词语解释
手舞足蹈:原意是指双手挥动,双脚跳跃,形容人高兴或激动时的动作。现在多用来比喻人因极度兴奋、喜悦或愤怒而做出不理智或夸张的行为。
- 手舞:手在空中挥动。
- 足蹈:脚在地面跳动。
二、词语来源
“手舞足蹈”最早出自《诗经·大雅·灵台》:“庶民子来,王在灵台,与民同乐。”后来在《庄子·齐物论》中也有类似描述,但现代常用的形式更多见于后世文学作品中。
三、用法及例句
| 使用场景 | 例句 | 说明 |
| 表达喜悦 | 他听到获奖消息后,手舞足蹈,开心得不得了。 | 形容非常高兴的状态。 |
| 描述激动 | 她看到偶像出场,激动得手舞足蹈。 | 表示情绪高涨时的反应。 |
| 贬义用法 | 他在会议上手舞足蹈,显得不够稳重。 | 有时也可带贬义,指行为失态。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欢呼雀跃、兴高采烈、手舞足蹈(重复) |
| 反义词 | 静若处子、不动声色、镇定自若 |
五、常见误用
1. 过度使用:有人将“手舞足蹈”用于所有激动的场合,其实更合适的词可能是“欢呼”或“雀跃”。
2. 语境不符:在正式场合或严肃情境中使用此词,可能会显得不够得体。
六、总结
“手舞足蹈”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适用于表达情绪激动时的身体语言。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误解或不当使用。通过了解其含义、用法和相关词汇,可以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手舞足蹈 |
| 含义 | 形容情绪激动时的手脚动作 |
| 出处 | 《诗经》《庄子》等 |
| 用法 | 表达喜悦、激动或失态 |
| 近义词 | 欢呼雀跃、兴高采烈 |
| 反义词 | 静若处子、镇定自若 |
| 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使用,注意语境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