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耳炎】外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主要发生在外耳道,即从耳廓到鼓膜之间的部分。它通常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也可能与皮肤炎症、过敏反应或耳道环境改变有关。外耳炎在儿童和成人中都可能发生,但尤其常见于游泳者或经常使用棉签清洁耳朵的人群。
一、外耳炎的定义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外耳炎(Otitis Externa) |
| 发病部位 | 外耳道(耳廓至鼓膜之间) |
| 病因 | 细菌、真菌感染;皮肤炎症;过敏反应;耳道潮湿等 |
| 常见人群 | 游泳者、频繁清洁耳道者、免疫力低下者 |
二、外耳炎的症状
| 症状 | 描述 |
| 耳痛 | 特别是当触碰耳廓或咀嚼时疼痛加剧 |
| 耳痒 | 可能伴随持续的瘙痒感 |
| 分泌物 | 耳道可能有黄色、绿色或白色分泌物 |
| 听力下降 | 因耳道肿胀或堵塞导致暂时性听力下降 |
| 耳道红肿 | 耳道皮肤发红、肿胀,甚至有脱皮现象 |
三、外耳炎的类型
| 类型 | 描述 |
| 急性外耳炎 | 突然发作,症状明显,多为细菌感染 |
| 慢性外耳炎 | 症状反复出现,常因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刺激引起 |
| 真菌性外耳炎 | 由真菌感染引起,常见于潮湿环境中 |
四、外耳炎的预防与护理
| 预防措施 | 护理建议 |
| 避免频繁掏耳朵 | 使用棉签可能导致耳道损伤,增加感染风险 |
| 保持耳道干燥 | 游泳后及时擦干耳朵,可使用专用耳塞 |
| 不共用耳机或耳勺 | 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
| 注意个人卫生 | 定期更换毛巾、枕套等个人用品 |
| 及时治疗皮肤问题 | 如湿疹、银屑病等可能诱发外耳炎 |
五、外耳炎的治疗方法
| 治疗方式 | 说明 |
| 局部抗生素滴耳液 | 常用于细菌感染,如氧氟沙星滴耳液 |
| 抗真菌药物 | 适用于真菌性外耳炎,如克霉唑滴耳液 |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 可缓解炎症和瘙痒,需遵医嘱使用 |
| 清洗耳道 | 医生可能会进行耳道冲洗以清除分泌物 |
| 避免刺激 | 暂时停止使用耳机、避免接触过敏原 |
六、何时需要就医?
- 症状持续超过3天无改善
- 耳痛剧烈,影响日常生活
- 出现发热、头晕等症状
- 听力明显下降
- 耳道分泌物异常增多或有异味
总结:
外耳炎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耳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耳痛、瘙痒、分泌物增多等。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耳道清洁与干燥,避免过度刺激。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以免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