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将复杂问题进行系统化、结构化分析的决策方法。它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萨蒂(Thomas L. Saaty)于1970年代提出,广泛应用于多目标决策、方案优选、资源分配等领域。该方法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帮助决策者在多种因素中做出合理选择。
一、核心思想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等,并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最终计算出各个方案的综合权重,从而实现科学决策。
二、基本步骤
| 步骤 | 内容说明 | |
| 1 |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将问题分解为目标、准则、子准则和方案等层次结构 |
| 2 | 构造判断矩阵 | 对同一层次中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
| 3 | 计算权重向量 | 通过特征向量法或几何平均法计算各元素的权重 |
| 4 | 一致性检验 | 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确保结果合理 |
| 5 | 综合排序 | 根据各层次的权重,计算方案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 |
三、特点与优势
| 特点 | 说明 |
| 结构清晰 | 通过分层结构使复杂问题条理分明 |
| 定性与定量结合 | 兼顾主观判断与客观数据 |
| 灵活性强 | 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决策问题 |
| 易于理解 | 操作流程简单,便于应用 |
| 支持多目标决策 | 能处理多个相互关联的目标 |
四、适用范围
- 项目选择与评估
- 资源配置与优化
- 企业战略制定
- 政策分析与评价
- 教育、医疗、环境等领域的决策支持
五、局限性
| 局限性 | 说明 |
| 主观性强 | 判断依赖专家经验,存在主观偏差 |
| 一致性要求高 | 需要严格的检验以保证结果可靠性 |
| 复杂度高 | 对于大量因素时计算量较大 |
| 不适合连续变量 | 更适合离散型方案的选择 |
六、总结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工具,通过结构化的分析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尽管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计算复杂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具有广泛的适用价值。对于需要权衡多个因素的决策问题,层次分析法提供了一种系统而清晰的解决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