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襟见肘是什么意思捉襟见肘的解释】“捉襟见肘”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经济、资源或时间等方面极度紧张,无法应对当前的需求。这个成语形象生动,源自古代服饰的描写,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捉襟见肘 |
| 拼音 | zhuō jīn jiàn zhǒu |
| 出处 | 《左传·昭公三年》:“其妻问之曰:‘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居于穴也,惧人之见之也。’对曰:‘吾何患焉?吾将去之。’其妻曰:‘子不闻乎?天之生民,为之立君,使司牧之,而无以养之,是弃天也。’于是乃出。”(后世引申为“捉襟见肘”) |
| 本义 | 衣服破烂,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肘子,比喻处境困难,顾此失彼 |
| 引申义 | 形容资源不足、资金短缺、能力有限,难以应对局面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经济拮据、人力不足、时间不够等困境 |
二、成语详解
“捉襟见肘”最早出自《左传》,原意是指衣服破旧,拉一下衣襟就会露出肘子,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窘迫的状态。后来,这一成语被广泛用来比喻人在面对各种压力时,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兼顾。
在现代语境中,“捉襟见肘”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 经济方面:如企业资金紧张,入不敷出。
- 时间管理:如一个人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疲于奔命。
- 资源分配:如一个团队人手不足,导致工作难以推进。
例如:
> “公司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资金捉襟见肘,很多项目都无法顺利推进。”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不要用于形容身体状态:虽然字面有“拉衣襟露肘”的动作,但不能用来形容身体不适或体力不支。
2. 避免过度夸张:该成语强调的是“紧张”而非“严重危机”,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3. 注意搭配对象:多用于描述“资源、时间、资金”等抽象概念,较少用于具体事物。
四、拓展知识
| 相关成语 | 含义 |
| 左支右绌 | 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边,那边又出了问题 |
| 捉襟见肘 | 同义词,强调资源不足、难以应对 |
| 力不从心 | 心有余而力不足,做事达不到预期效果 |
五、结语
“捉襟见肘”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准确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语境,合理使用,避免误解或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