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宝藏问答 >

饔飧不继出处于哪里

2025-11-07 08:44:23

问题描述:

饔飧不继出处于哪里,这个怎么解决啊?快急疯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7 08:44:23

饔飧不继出处于哪里】“饔飧不继”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生活贫困、经济拮据,连基本的饮食都无法保障。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语境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值得深入探讨。

一、成语出处与含义

“饔飧不继”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具体出处虽无明确记载,但在古籍中多有类似表达。其中,“饔”指早饭,“飧”指晚饭,合起来即为一日三餐。而“不继”则表示无法继续、接不上。因此,“饔飧不继”字面意思是“早晚的饭都吃不上”,引申为生活困顿、经济困难。

二、相关文献与用法

以下是一些与“饔飧不继”相关的文献资料及用法说明:

文献名称 出处 内容简述 使用情况
《后汉书》 汉代班固 记载民间疾苦,提到“饔飧不继”的现象 常用于描述百姓生活艰难
《宋史·范仲淹传》 宋代 范仲淹关心民生,曾言“民以食为天”,反映社会贫富差距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叙述
《红楼梦》 清代 描写贾府衰落时,有“饔飧不继”的描写 用于小说情节中表现家庭困境
现代文学 如鲁迅、老舍作品 在描写底层人民生活时使用 体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三、成语的现代意义与应用

在当代,“饔飧不继”已不再常见于日常口语,但在文学、历史研究或社会评论中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它不仅表达了物质匮乏的状态,也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在现代社会,虽然大多数人不再面临“饔飧不继”的困境,但这一成语依然可以作为警示,提醒人们珍惜现有的生活条件,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

四、总结

“饔飧不继”源于古代对生活状态的描述,最初用于表达因贫困而导致的饮食困难。随着时代变迁,虽然其使用频率下降,但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仍然值得我们重视。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出处与演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原创内容说明:本文内容基于对古籍文献的整理与分析,结合现代语境进行解读,避免了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与机械化倾向,力求提供具有深度和可读性的信息。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