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却嫌春色晚全诗翻译】一、
《白雪却嫌春色晚》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春雪》,是一首描写早春景象的诗作。诗中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白雪”赋予情感,表现出对春天迟迟不来、景色未至的不满与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独特观察和细腻感受。
该诗不仅描绘了初春的寒冷与雪景,也寄托了诗人对春光早日到来的渴望。全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是唐代边塞诗中少见的抒情之作。
二、诗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州南有山不见山,州北有雪不识天。 | 州南有山却看不见山,州北下雪却分不清天空。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白雪似乎嫌春天来得太晚,所以穿过庭院的树木,像飞舞的花瓣一样飘落。 |
三、诗歌赏析
这首诗以“白雪”为主角,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其情感与行为。诗人通过“嫌春色晚”表达对春天迟迟不来的无奈,而“穿庭树作飞花”则形象地描绘了雪花在风中飘舞的场景,既富有画面感,又带有诗意。
全诗虽短,但意蕴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刻体悟。同时,诗中的“白雪”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一种情绪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期待与渴望。
四、结语
《白雪却嫌春色晚》是一首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期盼与对生活的感悟。它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岑参的其他作品或唐代诗歌风格,可继续阅读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