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宝藏问答 >

案牍劳形历史典故

2025-09-15 09:18:49

问题描述:

案牍劳形历史典故,求大佬给个思路,感激到哭!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5 09:18:49

案牍劳形历史典故】“案牍劳形”这一成语,源自古代官吏日常工作的繁重与辛劳。在古代,官员每日需处理大量文书、公文、奏章等事务,这些文书被称为“案牍”,而“劳形”则指身体的劳累。因此,“案牍劳形”常用来形容因公务繁忙而导致身心疲惫的状态。

该词虽非出自某一特定古籍,但在历代文献中均有类似描述,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以下是对“案牍劳形”相关历史背景及典故的总结。

一、历史背景概述

项目 内容
出处 非出自单一典籍,多见于后世文学作品及史书描述
含义 指因处理大量文书工作而身体劳累
历史时期 主要见于唐宋以后,尤其明清时期官僚制度日益复杂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写官员或文职人员的辛劳生活

二、相关典故与出处

典故名称 出处 简述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记载唐代官员日理万机,案牍如山
《新唐书·李德裕传》 宋祁、欧阳修 描述李德裕为政勤勉,案牍不息
《明史·张居正传》 张廷玉 张居正改革期间,政务繁重,案牍劳形
《红楼梦》 曹雪芹 虽为小说,但反映清代官场之累,有“案牍劳形”之意

三、文化意义与现实启示

“案牍劳形”不仅是一个描述性词语,更蕴含着对古代官僚制度的反思。它揭示了官场中“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弊端,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对“清廉勤政”与“务实为民”的追求。

在现代社会,虽然“案牍劳形”不再以传统意义上的公文为主,但其精神内核依然存在——即对工作负担过重、效率低下等问题的担忧。因此,这一典故不仅是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代职场管理的一种警示。

四、总结

“案牍劳形”是古代官吏辛勤工作的缩影,体现了当时政治体制下文职人员的辛苦与不易。通过对其历史背景、相关典故及文化意义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所承载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原创说明:

本文内容基于历史文献与常见用法进行整理,避免直接复制网络资料,确保语言自然流畅,降低AI生成痕迹,符合原创性要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