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稂不莠是什么意思】“不稂不莠”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既没有出类拔萃的能力,也没有明显的缺点或劣迹,处于一种平庸、中等的状态。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小雅·大田》:“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原意是指田里的庄稼既不长成稂(一种像禾但穗子不实的草),也不长成莠(一种像禾但穗子杂乱的草),比喻农作物生长良好,没有杂草侵害。
后来,“不稂不莠”逐渐演变为一个比喻词,用来形容人品或能力一般,既不是特别优秀,也不是特别差劲,属于“中等水平”的状态。
“不稂不莠”原指农田中没有稂和莠这两种杂草,象征作物生长良好。后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既不突出也不糟糕,处于中等水平。在现代使用中,常用于描述某人表现普通、无显著优点或缺点,属于“平庸”之列。
表格展示:
词语 | 不稂不莠 |
拼音 | bù láng bù yǒu |
出处 | 《诗经·小雅·大田》 |
原意 | 农田中没有稂、莠两种杂草,象征庄稼长势良好 |
引申义 | 形容人或事物既不优秀也不差,处于中等水平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评价人的表现或事物的状态,表示“平庸”或“普通” |
褒贬色彩 | 中性词,偏贬义(有时带轻微批评意味) |
近义词 | 平平无奇、中规中矩、不温不火 |
反义词 | 卓越出众、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不稂不莠”虽然字面看似褒义,但在实际使用中更多带有中性甚至略带贬义的色彩,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或自身时,应尽量追求更高层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