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荒都有哪八荒】“八荒”这个词,听起来就有一种辽阔、神秘的感觉。在古代汉语中,“八荒”通常用来指代广大的四方之地,象征着天下的广阔疆域。那么,“八荒都有哪八荒”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固定,因为“八荒”的具体所指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献中有不同的说法。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总结性的梳理,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常见的几种“八荒”说法,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什么是“八荒”?
“八荒”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上》:“九州之外,谓之八荒。”意思是说,除了中原的九州之外,还有八个遥远的地方,合称为“八荒”。后来,“八荒”逐渐演变为对天下、四海之外的泛称,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一种宏大的空间感。
二、常见的“八荒”说法
由于“八荒”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历史上有多种解释。以下是几种较为常见且被广泛接受的说法:
序号 | 八荒名称 | 出处/来源 | 简要说明 |
1 | 四海八荒 | 《礼记》 | “四海”指四方之海,“八荒”为四海之外的地域,合称“四海八荒”,泛指天下。 |
2 | 东荒、南荒、西荒、北荒、东南荒、东北荒、西南荒、西北荒 | 《淮南子》 | 按方位划分的八个方向区域,代表四方边远之地。 |
3 | 东极、西极、南陲、北隅、东海、西海、南海、北海 | 《山海经》 | 以地理方位加“海”或“极”命名,强调其偏远与神秘。 |
4 | 东荒、西荒、南荒、北荒、大荒、小荒、外荒、内荒 | 古代神话传说 | 更具神话色彩,强调内外之分,体现古代对世界的认知。 |
5 | 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狄,北方曰戎,东南曰闽,东北曰肃慎,西南曰僬侥,西北曰昆戎 | 《周礼》 | 按民族或部族划分,反映古代对周边民族的认知。 |
三、总结
“八荒”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地理上的广阔,也承载了古代人对世界的想象与认知。从《礼记》到《山海经》,再到神话传说和《周礼》,不同的文献赋予“八荒”不同的含义,但它们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远方、未知、广袤的世界。
因此,“八荒都有哪八荒”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它更像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符号,让后人不断去探索和解读。
如果你对“八荒”背后的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感兴趣,也可以继续深入研究,或许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